永州日報訊(記者 萬珂銘)“現在收入高了,想吃什么就直接買。擱以前收入低的時候,還真的舍不得買這幾個螃蟹。”11月7日,家住祁陽縣城的劉阿姨收到了快遞小哥送來的一箱大閘蟹,12只共268元。同一天,在70多公里外的零陵區黃田鋪鎮,村民蔣伯用55寸的液晶電視機換掉了之前的舊款電視機,“換個大點的,看著舒服暢快。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了,還有田地的租金收入,不差這幾千塊!”
“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市城鄉居民收入實現新突破,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1元、增長9.6%,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3元、增長9.8%,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2元、增長10.2%。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內外復雜形勢影響下,我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經濟穩步恢復,居民人均收入保持了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2387元、11643元,分別增長5.7%和7.1%。
在收入總量增加的同時,我市四大類收入也持續增長,逐漸形成了以工資性收入為主、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齊頭并進、財產凈收入緩慢增長的態勢。2019年,全市工資性收入9961元,占收入總額的四成以上,是我市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全市轉移凈收入增長11.8%,高于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等其他三項收入的增長速度。
民生政策落地見效,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啟動實施以來,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制度建設從無到有,受惠群眾從少到多,全市參保人數從制度建立之初的13.5萬人上升到現在的332萬人,增長了23.6倍,參保總人數位列全省第三, 90.5萬人按月領取養老金,全年發放養老金11.6億元,人均每月發放待遇128元;待遇水平從低到高,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03元,已經成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時,隨著財政兜底能力增強,城鄉低保、社保、離退休金等收入也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