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6月25日訊(通訊員 王小玲 張賢)“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為進一步打造優美宜居的城市環境,提升廣大市民的幸福感、滿意度,自4月中旬起,根據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安排,一場以“拆違透綠”為主題的城市治理行動正悄然改變著城市的面貌。永州市城管局、市城發集團、市港發集團、冷水灘區主動擔當作為、協調有序推進、堅持拆透并舉。中心城區主次干道的破損圍擋得到拆除,閑置雜亂的空地得到整治,城市空間和面貌煥得以改善,一幅“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疏通城市脈絡,讓綠色“串”聯街道
瀟湘大道道路兩側被高高臨時圍擋割裂,不僅影響通行視線,更阻隔了城市與自然的對話。本次拆違透綠行動,重點瞄準城市主次干道、高速公路出入口,市城發集團、市港發集團、冷水灘區城管執法局共拆除老舊圍擋24處,適宜地段同步植入綠植,打造了一條條貫穿街區的“綠色走廊”。如今,瀟湘大道兩側原本封閉的圍擋已被整齊的綠竹取代,居民漫步其間,既能欣賞這種親近自然的設計,又能感知斑駁陽光灑在竹間的意境。“以前繞路走,現在穿綠廊,連上班的心情都變好了!”市民唐女士對家門口的變化贊不絕口。
盤活城市“邊角料”,讓綠色“長”進生活
在城市更新進程中,邊角地往往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此次行動中,市城管局創新“微更新”模式,將冷東路口“邊角料”轉化為功能多元的“綠地寶藏”。原破舊不堪的圍擋,雜亂無章的管線,建筑垃圾、白色垃圾隨意堆砌,經巧妙地改造,將場地內的管線柜、電纜井等用植物進行遮擋,同時用竹子將背景進行軟化,配置了紅繼木、紫薇、金森女貞、秋海棠等植物,既遮蔽了景觀不佳的設施,又打造出精致宜人的小街角空間。“過去破、亂、臟,現在搖身一變成轉角綠地,使我們在城市的繁忙路口處,能夠偶然抬頭便欣賞到綠意,低頭間也能發現花的絢爛,這才是宜居城市該有的樣子!”居民陳先生感慨道。
打破空間桎梏,讓綠色“融”入民生
“現在感覺城市更開闊、更通透了,仿佛整個城市都成了一個大公園。”攝影愛好者張先生表示。拆違透綠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設計理念的革新。冷水灘區以“無界化”思維重構城市與自然的共生關系,拆除圍擋讓自然生態綠意向街道自然延伸。德源路口通過拆除圍擋,讓老舊建筑內的草地與街道景觀相互滲透,與周邊公共綠地連成一片,形成開放式的綠色空間網絡。市城發集團統籌資金,拆除珊瑚小院旁實體圍墻,代之以通透圍欄和綠籬,并開放公共停車場,既形成了生動的城市空間系統,又解決了市民停車難題。
截至目前,此次拆違透綠行動已累計拆除各類圍擋約6068米,面積約1.7萬平方米,涉及14個社區,11條主次干道。永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旅發大會工作,逐步深入推進城市郊區、背街小巷等區域的拆圍透綠工作,進一步壓實各部門職責,鞏固既有成果,尤其是因地制宜建設開放停車場、結合季節特點補綠、種花,在美化環境上加大督促指導力度,營造更加宜居、美麗、舒適、方便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