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近年來,永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天下谷源”的歷史底蘊,以打造優質糧油供應基地為目標,全面推進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產業基礎 筑牢糧食安全屏障
作為湖南省的農業大市,永州始終將糧食安全視為重中之重。多年來,永州市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焦聚力穩面積、提單產、育能手,持續抓好糧食生產關鍵環節,確保多種糧、產好糧。
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39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0%,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33萬畝以上,年產量超過308萬噸。通過大力推廣優質稻種和低鎘水稻種植技術,良種覆蓋率達99%以上,水稻鎘含量達標率超過97%,確保了糧食質量安全。
2024年,永州在全省率先開展儲備糧訂單試點,當年簽訂訂單414戶、數量11萬噸,占儲備糧收購計劃的113%。通過培育規?;洜I主體,因地制宜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全市30畝以上種糧大戶達3萬戶,糧食規模經營比重達55%,形成了穩定的糧食生產體系。
強化全鏈管控 提升糧油產品品質
為了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永州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在種植環節,開展水稻單產提升“萬千百”示范創建,推行“五統一、兩利用”模式,集成推廣集中育秧、合理增密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模式,構建一體化、現代化的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
在加工環節,持續開展六大提升行動,重點扶持大米加工、茶油加工、米粉加工和雜糧加工四大優勢產業。全市擁有規上糧油加工企業132家,總產值130億元,加工能力550萬噸。培育了4家國家級龍頭企業和22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在監管環節,嚴格執行糧食收購質量標準,對重金屬超標糧食實行臨儲收購,做到“定點收購、分倉儲存、分類處置、定向銷售、全程監管”,杜絕超標糧食流入口糧市場。目前全市已有綠色農產品222個、有機農產品認證18個、綠色農業企業118家。
打造品牌體系 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就是競爭力。永州成功打造了湖南省第一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市級農業公用品牌“永州之野”,并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海關知識產權備案。培育了6件中國馳名商標、9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10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涌現出“金浩茶油”“銀光大米”“瑤珍有機香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金浩茶油產銷量穩居全國前列,湖南瑤珍糧油有限公司入選“2024年中國農業企業500強”,湖南五月豆香食品有限公司的“豆奶布丁”榮獲中國中部農博會金獎,新田石羊醋水豆腐被認定為“中國特色硒產品”。
2024年,全市大米產量達209萬噸、食用植物油19萬噸、茶油8萬噸、米粉超過1.5萬噸,形成了完整的糧油產業體系。
深化區域合作 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永州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大局。依托毗鄰兩廣的區位優勢,永州積極對接東盟和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把永州糧食加工基地打造成廣西糧食應急保障縱深支撐區,積極融入糧食應急保障供應鏈安全體系,逐步形成“基地+支撐區+骨干企業”的綜合糧食應急保障格局。通過建設永州陸港項目,規劃建設吞吐量超千萬噸的港口,加快構建“公鐵河?!倍嗍铰撨\體系,持續降低物流成本。
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積極開展“湘糧出湘”推介活動。在2025湘糧中國行·南寧站專場推介活動中,實現意向簽約銷售3萬噸以上,預計全年完成目標任務15萬噸,與廣西及東盟地區采購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推動創新發展 培育產業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永州注重科技創新驅動,成立柏連陽院士創新團隊工作室,建立“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產綠色優質科技創新工程示范基地,推廣良種培育、單產提升新模式。搶抓“優質糧油工程升級版”建設機遇,抓好“五優聯動”“三鏈協同”,打造湖南省“優質糧油工程升級版”永州樣板。
同時,積極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糧油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借助“千年打卡地”文旅品牌,提升永州糧油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未來,永州將持續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做強做優糧油產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通過深化與廣西及東盟地區的合作,共同打造糧油產業發展新格局,讓“永州好糧油”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首頁
市政府
政務要聞
政務公開
辦事服務
政民互動
政府數據
幸福永州






湘公網安備 4311030200012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