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李麗
千年文脈浸潤瀟湘,五載奮進鑄就華章。
作為湖南的“南大門”、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連接點”和對接東盟的“橋頭堡”,永州在“十四五”時期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向南向海向外”的開放姿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取得歷史性成就,總量、均量、質量“三量齊升”,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貢獻了堅實的永州力量。
從數據維度審視,這份成績單格外亮眼: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101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2830億元,年均遞增5.5%;2025年,預計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262元,比2020年增長41.6%;2025年,預計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1.5億元,比2020年增長25%;生態環境滿意度達96%,位居全省第二。五年來,永州走過極不尋常的發展歷程,在產業升級、基建攻堅、城鄉融合、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等方面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筑高地 鍛造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十四五”時期,永州立足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將“三個高地”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推動制造業、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協同發力,跑出了產業升級的“加速度”。
制造業“集優成勢”,筋骨更強健。永州堅持產業轉移與產業轉型同步推進,實現了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經開區“零的突破”。省級產業集群及培育對象達12個。通過“智賦萬企”行動,改造規工企業500余家,打造智能制造企業284家。
行走在永州各地,產業發展的熱浪撲面而來。祁陽從“一根紗”到“一塊布”,織就全國最大的雨傘布生產基地;江華微電機占全國市場份額達12%;藍山皮具箱包揚帆出海,拿下東南亞20%市場份額;零陵稀土、寧遠鋰電池、新田綠色家居……各地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出一個個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科技創新“蓄勢賦能”,動能更澎湃。 永州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每年實施十大科技創新項目,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1項,其中鉭電容負極技術等5項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高新技術企業達6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90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力軍。
改革開放“走深走實”,門戶更開闊。 永州大力推進融灣出海,以資本引進來、游客迎進來,重要農產品走出去、本地企業走出去的“兩進兩出”雙向開放格局加速形成。全市出口總額從2020年的29.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24.1億元,增長7.5倍。在省“蔬十條”政策支持下,永州蔬菜出口額占全省87%以上,果蔬出口貨值穩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如今,東盟?湖南名優產品交易會永久落戶,吉布提海外倉投入運營,永州陸港吞吐量突破300萬噸,外向型經濟通道不斷拓寬?!巴顿Y永州”品牌愈發響亮,湘商回歸項目紛至沓來,湘商回歸新注冊項目426個。
強基礎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笆奈濉逼陂g,永州力推“綜合交通十大工程”“十大基礎設施項目”,交通網、水利網不斷完善,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五年下降3.1個百分點,貨物綜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為高質量發展筑牢硬件支撐。
“米”字形鐵路網聯通八方。邵永高鐵建設熱火朝天,永清廣高鐵可行性研究即將批復,衡柳、湘桂、洛湛鐵路交會貫通,永州“十字形”高鐵格局呼之欲出。
“井”字形高速網升級擴容。高速通車總里程達626公里,衡永、永零、永新高速去年已建成通車,零道、桂新高速預計明年通車,內聯外通更加便捷。
“T”字形航道網通江達海。湘桂運河預可研基本完成,湘江三級航道二期工程竣工投用、三期工程加快推進,千年湘江即將煥發航運新活力。
與此同時,涔天河水庫、毛俊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潤澤良田152萬畝,為農業發展和社會民生提供了堅實保障。中心城區與北部縣(市)“30分鐘同城圈”、與南部縣“60分鐘協同圈”基本實現,對接粵港澳大灣區“90分鐘融入圈”即將形成。
促協調 繪就城鄉融合共進新畫卷
強一核、興縣城、促振興。多年來,永州加快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讓城市更有溫度,縣域實力更強,鄉村面貌更美。
城鄉融合持續深化。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城鎮化率較2020年提高4.8個百分點。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新改建供水管網1147公里、雨污管網734.6公里、燃氣管網1329公里,5G網絡和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城市宜居度顯著提升。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居全省第二,即將邁上千億臺階。
農業“老三樣”根基穩固,蔬菜播種面積保持300萬畝以上,生豬出欄量、存欄量穩居全省第一,茶油產值達120億元,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在永州成功召開;“新三樣”加速壯大,蛋雞規?;B殖比重達89%,設施牛、羊規?;B殖比重分別達32%、58%,設施漁業養殖水體增長到20萬立方米。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行政村通硬化路實現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2.6%、衛生廁所覆蓋率94%,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南北區域均衡發展。 市級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主動向南部六縣傾斜。市直優質高中結對幫扶縣域高中,市直醫院對口幫扶南部縣公立醫院,預計2025年市域外就診率較上年下降10%,市域外醫保基金支出占比較2021年下降4.5個百分點,區域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
中心城區做強做優。聚焦“湘江左岸產業帶、湘江兩岸生態走廊”和教育、醫療、文化、消費“四大中心”建設,加快冷水灘、零陵兩區融城步伐,湘江西路等新地標建成通車,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護生態 擦亮“山水綠”的靚麗名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永州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擦亮“湘江源頭”“千年鳥道”兩大生態名片。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7年躋身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前30位,全域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坝乐菟{”“湘江綠”成為常態。
降碳減污擴綠協同推進。2021年至2024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5%,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江華、金洞國有林場納入全省森林碳匯國有林場試點。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提升。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各類生態示范載體27個,國家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范項目落地實施,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如今的永州,“欸乃一聲山水綠”“九嶷山上白云飛”的美麗畫卷再現,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
惠民生 書寫溫暖厚實的幸福答卷
“十四五”時期,永州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實施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累計投入2100億元,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變成黨委政府的“民生答卷”,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保障有力?!坝谰蜆I365”服務體系入選全國示范項目,園區就業人數顯著增長,創業擔保貸款發放規模連續五年居全省首位。
人民滿意的教育加速推進。 教育投入持續加大,義務教育芙蓉學校、高中“徐特立項目”學校、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如繁星點點,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部清零,高中大班額基本消除,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醫療衛生服務全面提質。“二甲”公立醫院實現縣市區全覆蓋,以市中心醫院為龍頭的分級診療體系更加優質高效,“大病不出市、一般疾病不出縣、頭疼腦熱在鄉鎮”正成為現實。
民生關切得到有力回應。籌資106億元,系統解決了中心城區供水壓力不足、用氣難、征地拆遷安置、保交樓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惠及群眾30余萬人。城鄉低保、殘疾人補貼、特困人員供養等標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
回望“十四五”,步履鏗鏘,永州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成效。展望“十五五”,征途如虹,永州必將乘勢而上,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永州力量!
首頁
市政府
政務要聞
政務公開
辦事服務
政民互動
政府數據
幸福永州






湘公網安備 4311030200012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