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軍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正式頒布,這是指導新時代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條例》突出強調“為黨獻策”這一黨校獨特價值功能,為科研和決策咨詢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市州黨校分管負責人,必須深刻把握《條例》精神,切實將“為黨獻策”要求落到實處。
聚焦理論武裝,夯實“獻策”之基。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理論上的創新引領實踐創新。《條例》要求黨校“加強理論總結和理論創新”,這為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作為科研工作的根本指導,組織教研人員深入研讀經典著作,系統研究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要結合本地區改革發展穩定的生動實踐,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闡釋、學術表達和大眾化傳播,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影響的理論文章和學術專著。通過扎實的理論研究,為推進黨的理論武裝、統一全黨思想貢獻黨校力量,為“獻策”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聚焦中心大局,把準“獻策”之向。“為黨獻策”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和本地區發展大局來展開。《條例》強調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市州黨校的科研和決策咨詢工作,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省之要者、市之重者,密切跟蹤黨中央的最新精神和戰略部署,緊密對接省委、市委的工作安排和發展規劃。要重點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深化改革開放中的瓶頸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等,組織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只有始終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頻共振,我們的“策”才能獻在關鍵處、用到需要時,真正發揮智庫作用。
聚焦調查研究,提升“獻策”之質。高質量的決策建議源于深入扎實的調查和研究。《條例》明確提出要“大興調查研究”“提高研究成果質量”。這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學風,建立健全常態化調研機制,鼓勵教研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傾聽原生態聲音。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于汲取古今中外的有益經驗,善于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攻關。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運用,完善成果報送和反饋機制,努力形成一批情況摸得透、問題分析得準、建議提得實的調研報告和決策咨詢成果,確保“獻策”具有較高的理論深度、實踐厚度和操作精度。
聚焦機制創新,激發“獻策”之力。提升“為黨獻策”效能,必須依靠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保障。《條例》對健全科研管理、成果評價、激勵保障、協同合作等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加快構建符合黨校特點、充滿活力的科研咨政工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優勢力量圍繞重大課題開展攻關。改革成果評價體系,突出質量導向、實踐導向和貢獻導向,將決策咨詢成果的采納應用情況作為重要評價指標,激發教研人員“為黨獻策”的內生動力。加強與黨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高校、社科研究機構等單位的協作,構建開放共享的研究平臺和溝通順暢的報送渠道,形成“為黨獻策”的強大合力。
聚焦隊伍建設,筑牢“獻策”之本。人才是“為黨獻策”的主體和關鍵。《條例》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專門規定。我們要下大力氣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強、信念堅、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教研人才隊伍。要強化政治訓練,引導教研人員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守“為黨獻策”的正確政治方向。要加大培養力度,通過掛職鍛煉、實踐調研、學術交流等方式,提升教研人員的理論功底、科研能力和咨政水平。要營造良好環境,鼓勵大膽探索、銳意創新,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研人員脫穎而出,為持續高效地“為黨獻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者系市委黨校教育長、教授)
首頁
市政府
政務要聞
政務公開
辦事服務
政民互動
政府數據
幸福永州






湘公網安備 4311030200012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