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4311000007/2025-06319 | 分類: | |
發文機關: | 市財政局 | 發文日期: | 2024-12-16 11:00 |
名稱: | |||
文號 : |
湖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博彰:把一攬子增量政策效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極大提振了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財政部按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措施。湖南財政將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搶抓政策機遇,把握政策重點,強化政策執行,全力將一攬子增量政策效能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三個維度”理解增量政策內涵
從戰略維度看,是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和中長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一方面,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提供支撐。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交織影響,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并充分反映到了財政收入增速上。從湖南省情況看,1-10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8%,其中,地方稅收同比下降0.3%。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陸續落地,投資、消費等領域的潛力將加速釋放,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提供堅實保障。另一方面,為經濟中長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一攬子增量政策既應對當下困難挑戰,也著眼解決中長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專項債擴圍的方向之一就是合理支持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打基礎、利長遠、可持續,必將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
從創新維度看,是完善國家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統籌多元宏觀經濟治理目標。增量政策并非單一目標導向,而是兼顧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地方化債壓力較大、企業經營困難等多元目標,既刺激短期經濟增長,又推動長期結構調整,體現了宏觀經濟治理的系統性思維。另一方面,協同多樣宏觀經濟治理工具。增量政策更加注重系統集成,財政稅收、貨幣金融、投資消費等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增強了逆周期調控能力。如為幫助地方政府化債,在置換債的基礎上,疊加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最大力度緩釋地方還本付息壓力,使地方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來促發展、保民生。
從安全維度看,是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有力舉措。一方面,置換債政策將極大減輕基層化債壓力,支持地方暢通資金鏈條,將原來用于化債的資源空間、政策空間、時間精力騰挪出來,一體推進防風險和促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清理平臺公司拖欠的企業賬款,從而改善企業投資預期,增強發展活力;通過債務置換釋放大量抵質押資產,騰出資源帶動投資消費提升,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通過激活房地產市場,改善鋼鐵、建材、家電等行業市場需求,防范房地產業引發系統性風險,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五個聚焦”把握增量政策重點
聚焦化險提能,以增量政策強化風險防控。實施一攬子隱性債務化解方案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要將此當作財政部門當前的頭等大事,進一步強化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分配限額做到“五個突出”,即突出服務大局、突出公平公正、突出輕重緩急、突出鮮明導向、突出獎優罰劣,支持市縣化解存量隱性債務。提升成效做到“五個結合”,即與完成平臺壓降相結合,與推動全口徑地方債務降息相結合,與清償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和組織財政收入相結合,與接續融資平臺經營性債務相結合,與盤活資產資金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放大置換債券“一錢多用”的功效。嚴明紀律做到“五個不得”,即不得擠占挪用,不得低效使用,不得新增隱債,不得拖欠利息,不得“等靠躺平”,引導市縣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決遏制不顧實際、大干快上的政績沖動,堅決遏制不顧財力、盲目舉債的投資沖動,將不新增隱性債務作為“鐵的紀律”,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聚焦項目提速,以增量政策推進項目建設。一攬子增量政策成效最終都會落到項目建設上,要健全“兩重”“兩新”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加強項目儲備。精準把握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要求,加強部門和省市縣聯動,集中謀劃一批符合政策導向、前期工作成熟、收益測算良好的優質項目。優化項目投向。擴大專項債券支持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研究并穩妥推進專項債用于土地收儲和存量商品房收購,支持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合理支持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加快項目落地。完善重大項目部門聯合會商機制,加快資金撥付進度,保障“兩重”“兩新”項目加快落地,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聚焦改革提效,以增量政策賦能改革攻堅。一攬子增量政策本質上就是改革創新,要把一攬子增量政策與當前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結合起來,推動重點財稅改革突破。深化零基預算改革。零基預算改革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大改革,是湖南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明確的12項重點改革事項之一,是當前湖南財稅體制改革的頭號工程。要將零基預算改革要求迅速落實到2025年預算編制上,加快制定事項清單、收入清單、賬戶清單、資產清單、問題清單“五張清單”,打破政府預算、部門預算、轉移支付“三個基數”,加快推進專項資金、跨層級資金、跨部門資金、單位資金“四個統籌”,省市縣三級全面推進、各類財政資金全面覆蓋。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系,以均衡性轉移支付為重點,推進省以下財力性轉移支付改革,在保障市縣財政平穩運行前提下,加大動態分配力度,降低“基數”分配比重。加快政府投資基金體系改革。加大專項資金“撥改投”力度,省級財政將累計出資240億元,通過母子基金等方式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打造千億級規模的金芙蓉基金支持產業發展,形成經濟增效和財政增收的良性循環。
聚焦發展提擋,以增量政策激發市場活力。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根本目標是促進經濟發展,要加強增量政策與存量政策銜接,全面恢復和激發市場活力。激發房地產活力。落實好“保交樓”專項借款和項目稅收優惠政策,在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持力度,緩解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和債務壓力,恢復和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落實好住房交易環節契稅優惠和土地增值稅政策,鼓勵房地產企業增加差異化產品,滿足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激發消費活力。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研究擴大以舊換新范圍,聯動金融機構投入信貸資金滿足消費者以舊換新信貸需求。進一步簡化補貼審核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讓政策紅利從“紙上”加快落到消費者“手上”,持續提振消費活力。激發企業活力。以新一輪置換債為契機,圍繞工程、建筑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支持開展清理企業“連環債”工作。加快財政資金到達企業速度,以務實舉措為中小企業注入信心,激發經濟回升向好的內生動力。
聚焦民生提質,以增量政策增進民生福祉。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是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重要內容,要切實履行好財政職能,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兜牢“三保”底線。扛牢“三保”政治責任,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第一優先順序。堅持財力下沉,健全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加大監督、指導、支持力度,精準排雷除險。強化重點群體保障。嚴格落實中央關于國家獎助學金提標的要求,督促市縣、學校切實做好國家獎學金名額增補和國家獎助學金發放,發揮獎優助困政策功效。精準落實困難群體救助政策,積極應對老齡化,支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數。支持創業帶動就業。把就業擺在更加優先位置,強化財政資金與就業政策協同發力,設立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重點建設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結合財政對創業項目的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政策,帶動銀行、擔保等機構開展投貸聯動、投債聯動,鼓勵和吸引更多大學生來湘創新創業。
“三個強化”確保增量政策落地
強化協同聯動。注重政策協同,找準中央政策導向與地方發展需求的結合點。注重部門協同,聯動部門加強統籌調度,系統性做深做實前期工作。注重上下協同,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加大對下指導力度,推動同向發力,形成抓落實的強大合力。
強化跟蹤問效。注重政策落實“后半篇文章”,加強政策實施情況跟蹤調度,以嚴格責任制促落實、保成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政策制定、政策實施、政策監督,全鏈條建立問題清單,及時發現和解決政策執行中的問題。加強政策效果評估,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不偏離。
強化閉環管理。加強專項資金、專項債券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加強財審聯動,做到計劃共商、監督共推、方法共鑒、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促,著力構建“政策有目標、實施有監督、效果有評估、結果有運用”的閉環管理體系,確保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在湖南條條落實、件件落地、事事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