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以市場準入涉照事項為突破口,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示范引領、分步實施”總思路為引領,確定了 “把好兩口、優化中間”的實施路徑,即把好“出件口、收件口”,優化中間流程,設立“一件事一次辦”綜合窗口,通過一體化平臺,統一收件、分類審批、統一勘驗、綜合出件。目前,永州市“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運行順暢,基本實現辦成一件事只要來一次,審批提速明顯,企業群眾普遍好評。
一、改革推動有高度
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做到“四個納入”,即納入政務服務“好差評”、整治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環境整治戰役、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明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示范引領,分步實施”總思路,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協同配合、縣區主動擔當的工作格局。
二、落地推開有速度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后,永州市謀定而后動,于5月22日在全省率先實現市本級和中心城區43項市場準入涉照事項改革落地,經試點成功后迅速向全市推開。6月20日,又在市本級和中心城區啟動了剩余57個事項的改革,并于7月25日在全市全面推開。至此,省政府公布的首批100件改革事項在該市全面落地。改革速度領跑全省,永州落地模式被全省復制推廣,先后有長沙、益陽、衡陽、邵陽、邵東、張家界、江西撫州、吉林四平等地到我市考察學習改革經驗。
三、綜合改革有深度
一是優化流程。大膽打破前后置許可審批邊界,推動相關部門并聯協同審批、聯合勘驗、統一出件;凡是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提交的材料,一律取消;凡是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屬于備案事項的,一律實行“證照分離”、信息共享,準入即準營,有關部門不再進行審批;對可通過后續監管達到目的的許可探索推行“后置+承諾制”;探索推進容缺受理制,對群眾辦事中缺失的部分次要性申請資料允許延后補足,避免群眾來回跑。各部門、各縣區根據改革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也積極推出創新舉措。如市市場監管局深化食品藥品審批制度改革,實行“多證合一”,將同一個市場主體同時申辦由市場監管部門核發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經營兩個以上項目的,合并只發一個許可證。冷水灘區以審改辦名義實施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并公布實施了前置材料、證明材料取消清單及收費項目、“零跑腿”事項清單。11月28日,藍山縣獲批全省首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縣,“事項標準化和主題事項優化”相關做法獲評全國政務服務創新獎。二是信息整合。完成業務系統對接62個,其中市本級27個“應接盡接”,國家、省級對接35個;完成基礎數據歸集27個,為一網通辦奠定了基礎。按照“四統一”要求,比國辦省辦規定時限提前2個月,于10月份全面完成了市、縣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形成“1個門戶主站+N個部門專欄+M個部門子站”的網站群形式。清理完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城市部件、房產房屋六大基礎數據庫,建立了數字永州信息共享交換中心;“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全市協同辦公云平臺、政府門戶網站群、城鄉網格化綜合治理平臺等信息系統匯入永州政務服務云,為企業和市民提供簡單便捷的統一政府在線服務。三是全市通辦。以“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為“主動脈”,橫向連接市直部門,縱向連接縣、鄉、村,信息在平臺上“跑路”,打破空間地域限制,群眾可在異地提交申請材料,再由一體化平臺流轉到所在地進行審批,實現“異地可辦、全市通辦”。市、縣兩級整合基層網格、數字城管、12345熱線、市(縣)長信箱、政協云微建議、政務服務平臺、政府網站等各類群眾訴求受理渠道,督促政務服務部門和水、電、訊、氣、公交等公共服務單位聯處聯辦。四是智能選辦。永州市精準定位申請人的需求,為“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事項編制了場景化辦事指南,有針對性地“一次告知”,滿足申請人的個性化需求,并將辦事指南歸集到l個二維碼,群眾掃碼后,選擇要辦的具體事項,即可查看,方便了企業和辦事群眾。
四、覆蓋延伸有廣度
在地域上,永州市根據群眾辦事習慣和不同辦事類型,依托一體化平臺,打通對接“互聯網+政務服務”與城鄉網格化管理系統,打破層級邊界,橫向將服務受理端口拓寬至醫院、駕校等群眾習慣的辦事服務點,縱向將服務受理端口下延至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市場監管所、便民服務中心等處。并探索將一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的審批權限下放至鄉鎮,江永縣下放17項、寧遠縣下放29項、冷水灘區下放59項、藍山縣下放76項政務服務事項至鄉鎮和村。藍山等縣區已實現一體化平臺在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打造村民“15分鐘辦事圈”,初步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在領域上,不僅實現了省政府公布事項的“一件事一次辦”,還將這一改革模式,引入群眾訴求處理和政務聯動處置兩大領域,實現群眾訴求處理和政務聯動處置“一件事一次辦”。
五、改革經驗有亮度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讓永州實現了簡單事項即來即辦、一般事項當天辦結、復雜事項2-4個工作日辦結、特別復雜事項比法定時限縮短一半以上的目標。改革前,100個事項中辦理事項環節最多的有49個,辦理材料最多的有53份,改革后,辦事環節平均縮減至4個,辦理材料平均縮減至13份。通過對一件事一次辦平臺辦件人進行電話回訪,滿意率達到98.5%。改革經驗做法得到了省市相關領導和各級部門的充分肯定,曾在全省工作推進會上做經驗介紹。先后受到了湖南日報、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紅網等各級主流媒體相繼推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