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兵 王振雄 饒愛玲
“五一”期間,與2025央視春晚同款的機器人在零陵柳子街頭跳起了機械芭蕾舞,書法機器人再現懷素狂草神韻,17項交互體驗讓游客沉浸其中,感受科技魅力。一名外地來的游客興奮地說:“在青石板路上邂逅機器人,這種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對古城零陵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這次旅行變得格外難忘。”
從去年開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啟動新一輪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永州市是8個試點市(縣)之一。目前,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柳子街、大西門、正大街—城南路等3片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共125公頃綜合整治已經開始實施,63棟公有歷史建筑及一般公有建筑修繕已完成30%的工程量,柳子街區立面改造和大西門歷史文化公園已開工建設。通過文化資源活化利用,讓古老街巷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煥發時代生機,真正實現“留形、留人、留神韻”的活化目標。零陵區文旅體育局局長何蘭接受記者采訪說:“歷史文化街區的修繕不僅是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完善配套服務,讓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與發展中釋放更大的經濟效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實施包括柳子街歷史文化街區等保護提升項目在內的“十大文化遺產項目”,推進科技賦能文化、文化培塑旅游,煥活文化資源,激活文旅消費,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促進文旅經濟增長。柳子街上文創手作、特色美食等琳瑯滿目,煙火氣十足,已成為零陵旅游經濟發展的“流量擔當”。一季度數據顯示,古城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提升11.18%,達130.65萬人次,直接拉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超13.39億元。
在祁陽浯溪摩崖石刻數字館,游客只需在電子屏上點擊碑刻圖片,就可以查看碑刻的作者年代、內容等詳細信息,還可掃碼下載保存分享拓片,真正讓石刻“活”起來。今年農歷正月初二下午,祁陽浯溪摩崖石刻數字博物館接待游客2萬多人,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浯溪摩崖石刻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了自唐代至民國的摩崖石刻505方,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內涵。由于石刻表面出現風化,不少字跡已很難辨別清楚。2023年,我市通過全信息采集和數字修復技術,為所有石碑石刻建立模型,修復一些肉眼無法識別的痕跡信息。2024年,全球首個摩崖石刻數字博物館正式開館,通過VR技術打造“數字碑林+實景旅游”模式,將露天的文化遺產“搬”入館內,讓靜態的文物開口說話。游客在線上沉浸游覽后,可前往實地探訪,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消費鏈。
“十大文化遺產項目”中,柳子街歷史文化街區等保護提升項目已完成投資7523萬元;李達故居復原陳列展示工程年度投資計劃100萬元,已完成83萬元;蘭溪瑤寨古建筑群三期修繕工程年度投資計劃920萬元,已完成368萬元……“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讓零陵古城夜經濟、浯溪摩崖石刻數字館等熱度持續攀升、接待人次大幅增長,一季度旅游經濟煥發新活力,全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收增速達44.9%,全省排名第二;全市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工資總額增速為9.9%,全省排名第三。兩項GDP指標均居全省前列,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