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邊賣早餐的流動攤販,成長為湖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湖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在省人大代表履職期內,她先后獲得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人、湖南好人、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貧人物、湖南省“最美創業者”等眾多榮譽稱號……她就是湖南蔬益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四玲。
做好人民“好代表”
“人大代表和企業家的角色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做農業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客戶跟農戶,這也是我時刻關注民情的最好渠道。這些年我提出的150多條建議,條條有回聲,看到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我感到非常自豪。”湖南蔬益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四玲告訴記者。
1996年,從江永縣飲食服務公司下崗后,張四玲不等不靠,從飲食服務行業做到特色農副產品開發,從“小打小鬧”做到如今的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一名普通下崗女工成長為資產過億的民營企業家,58歲的她走過了二十年艱難創業風雨歷程,憑自己的雙手,撐起了一片新天地。她始終牢記“幫扶一批農戶,擔當一方責任”的初心,率先在江永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群眾產業致富。
張四玲潛心當好產業帶路人、知識傳播人、產品推介人、生產負責人、市場拓荒人、聯農領跑人等“六種”不同角色,把農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把農民的憂當作自己的憂來解,把農民的苦當作自己的苦來擔,她先后成立了產業聯盟,建成2000畝綠色食品標準化蔬菜基地1個,5000畝“湘江源”優質蔬菜種植基地1個,2000畝省級特色蔬菜(香芋)產業園1個,帶動發展香芋種植5萬余畝,年總產值達6億元以上。同時,她還建立了田間校園,每年培訓以香芋、香姜、豆角等種植為主的蔬菜種植農戶達到了12000余人次,為江永縣培養出4000多名種植能手,200名土專家,使村村有領頭人,為鄉村振興作出了人才貢獻。
當好群眾“貼心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張四玲總以這句話警醒自己。她說,自己窮苦出身,身邊人幫助了她很多,只要自己有能力,反饋老百姓就是她應盡的本分。
千家峒瑤族鄉大遠村,過去沒有像樣的主打產業,且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但近年來,蔬益園食品有限公司積極引導該村群眾發展蔬菜產業,與菜農簽訂了保價購銷協議,并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包產包銷讓種植戶既賺錢又無風險。今年,該村村民以土地、資金入股,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產出的農產品全部銷售到農產品加工企業。
千家峒瑤族鄉大遠村一組組長盧江說,在張四玲的幫助下,他們村今年種植了香芋、豆角、茄子、苦瓜500多畝,不僅有效帶動農戶增加了收入,最關鍵的是,與公司簽訂了收購合同,農作物有人收,不用擔心銷售問題。
張四玲為當好聯農的領跑人,在2019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經營模式,與建檔立卡貧困戶700多戶2800多人,建立保姆式利益聯結關系,通過勞務輸出、土地托管、訂單生產、入股分紅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0年“斷崖式”的香芋行情,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她為了全面提振產業士氣,創新“產前墊付投入,產后保底收購”聯農模式,先后投入565萬元,墊付土地流轉、種苗、農資、農機等生產投入,優先完善水、路、橋、電等基礎設施,再以訂單農業生產聯結3600余農戶發展香芋產業,帶動農戶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她還不忘回饋社會,2020年1月,捐贈食品500件援助永州市交通一線抗疫;2021年7月,捐贈食品1000件援助河南鄭州特大暴雨洪災;10月,再次奉獻食品2000件援助山西、陜西嚴重洪災,先后捐贈物品總價值100余萬元。
履職有力量,事事有著落,張四玲積極履行省人大代表職責,盡心盡力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時刻傾聽著基層最真實的民聲,時刻留意著基層最糾心的民怨、時刻關注著基層最迫切的民困、時刻緊握著基層最關心的民利、時刻體會基層最感觸的民情、時刻保持著基層最飽滿的民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肩負著多重角色,是沉甸甸的責任,更是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將在興企利民、履職為民的路上躬身篤行,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談及未來,張四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