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文,男,1962年12月5日出生,漢族,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祁陽市七里橋鎮丁廟灣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2005年至2021年歷年榮獲鎮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2015年榮獲縣遠教站點優秀操作管理員;2016年榮獲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人大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榮獲湖南城市學院參加祁陽縣鄉村振興規劃建設干部培訓班優秀學員、2019年榮獲祁陽縣十佳優秀村黨組織書記、2020年獲永州市勞動模范、2021年獲永州市人大代表、2021年6月獲湖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
攻堅克難、勇于創新
農村房屋建設既是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也是利益交集、矛盾集中的難點問題。我創新地推出了農村集中建房的“統一用地、統一規劃、統一風格、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五統一思路”和“強化組織領導、強化質量監督、強化安全管理”的“三強化機制”,以“村民自主、分步實施”為基點,積極探索村民集中建房模式,得到了群眾一致認可,受到了省、市、縣領導高度肯定與好評,省、市、縣多家媒體進行了多次報道,有關經驗被譽為“丁廟灣模式”,并推薦到國家住建部。
堅持群眾主體,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
通過不斷推進黨務、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落實鄉村振興月例會制度,讓村民們全都參與到村里大小事兒中來,激發出村民參與自治的能力和動力。搭臺子讓群眾管事。制訂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中建房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禁毒禁賭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志愿者服務隊等。通過村民推薦選舉五老人員(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由村民代表大會推薦決定任理事長,制訂相關制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管理相關事務。揚新風讓群眾主動。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切實做到了“六個一”,建好一個群眾舞臺、簽好一份移風易俗承諾書、建好一條道德文化宣傳長廊,辦好一場文藝演出、開展好一項評比活動(十星級文明戶)、辦好一項大多數群眾參與的公益事業。我村的路燈是在村黨支部的倡議下,46名村民自愿贊助,不僅美化了村莊、方便了村民出行散步,又凝聚了民心,更增強了支部的號召力和凝聚力,為了傳播正能量,我村將所有捐助人員的名字印在路燈上。村旗桿、旗臺、鄉村大舞臺均為群眾捐資修建。辦大事讓群眾參與。2019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堅持實效主導,推進鄉村振興
把創新鄉村治理的主攻點放在推進鄉村振興,通過善治凝心聚力,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效開展。產業抓起來了。因地制宜,根據我村的實際情況,發展種植800畝連片優質水稻基地,120畝綠色蔬菜種植基地,80畝特色水果基地。引進湖南科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成鄉村振興車間安排本村困難勞動力20余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堅實基礎。環境改善了。全村空心房全部拆除到位,100%完成旱廁改標準化衛生廁所,爭取小型污水處理項目落戶我村,村民自主設計、自主投資、自主建設、自主管護綠化房前屋后,種花、種樹、種果,對全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全村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打造宜居村落。文化氛圍濃了。把文化建設融合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深層次挖掘村莊文化元素,提升村莊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集中建房處的護坡,建設成集黨建、法制、紀律、道德等元素為一體的文化宣傳長廊,完善好鄉村舞臺功能,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利用好村里現有的文化陣地、村規民約,傳承文化,宣傳文化,傳播正能量,提升鄉風文明程度。遺留問題解決了。2018年村民集體建房因為建房用地的基礎設施費用分配到組發生矛盾,多次調解未果,群眾之間相互不信任,集中建房停工。通過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自治載體,動員以村民為主的多元主體參與民主協商與決策,最后形成三種分紅方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確定“基礎設施費用不分紅到組,全部留村集體,用于村莊美麗鄉村建設”這個方案,集體土地建房用地的基礎設施費用矛盾和利益糾紛得以解決。村內和諧穩定了。通過搭建平臺,成立自治組織,讓村民參與重大事項的決策中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近幾年來,村里沒有發生信訪及群體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