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永州11月8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董自力)江永縣是湖南省扶貧開發重點縣、少數民族高寒山區扶貧縣。截至2015年底,全縣有9053戶29749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艱巨。
今年以來,江永縣大力推進“電商扶貧、資產收益扶貧、鄉村旅游扶貧”三大工程,推動扶貧由“輸血式、粗放式、被動式”向“造血式、精準式、主動式”轉變。目前,全縣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97個,帶動2.7萬貧困人口發展產業脫貧。
電商扶貧 帶動6600人脫貧
“我們平均每天有200多個訂單,日均銷售額10000余元。”11月7日,江永電商周志華一邊向記者介紹店里銷售情況,一邊忙著打包農產品,就在剛才,店里又接到深圳30個香芋訂單。
周志華告訴記者,店里的香芋、香姜、紅薯等農產品有很多來自周邊貧困村和貧困戶,銷量一直不錯。
江永縣鼓勵電商創客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采取“電商企業+貧困村+貧困戶”“電商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電商網店+貧困戶”等方式,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銷售農產品,使貧困村和貧困戶農產品由“賣難”變“賣好”。
目前,全縣67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和110家電商企業對接了貧困村和貧困戶;62個貧困村基本實現有線寬帶通達、4G網覆蓋,共開辦296個網店,49個電商服務站,直接或間接帶動7200名貧困對象參與其中。
江永縣委副書記楊健介紹,對符合條件資質的貧困戶,縣里采取免費提供店面、降稅減負、物流補貼等政策,讓其優先進駐江永電商街和江永縣特香產品電子商務城。縣政府設立電商發展基金500萬元,對開辦網店的貧困大學生、貧困戶,給予5—10萬元免抵押、免擔保,三年以內的小額信貸保障。
此外,江永縣與京東、智慧農村、易田電子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優先在網上銷售貧困戶農產品;與湘南桂北25個縣共建了電商聯合會和合作發展示范區,聯合幫助貧困村脫貧致富。
今年以來,全縣電商交易總額10.3億元,帶動農民人平增收780元,貧困戶人均增收560元,6600名貧困群眾通過電商實現脫貧。
資產收益扶貧 解決6000多貧困人口低保兜底脫貧難題
在江永夏橙資產收益扶貧項目現場,記者看到一片喜人的景象。上千畝樹苗整齊有序分布,長勢很好,遠處“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標語格外醒目。一個集效益、生態、園林、休閑、觀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基地初具規模。
2015年6月,江永縣立足水土溫光等自然地理資源優勢,依托“江永五香”特產,承建了全省第一個夏橙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連片開發2500畝以夏橙為主的特色水果產業。
項目采取“政府+貧困戶(殘疾人)+企業+銀行”四位一體的模式運行。在項目投資上,由省扶貧辦、省殘聯、省扶貧基金會、縣政府、縣扶貧辦共同籌集資金2000萬元;企業和縣部門配套各出資500萬元;銀行金融信貸(省扶貧辦貼息)500萬元,有力撬動了社會資本參與扶貧事業。
以開發式扶貧替代救濟式扶貧,項目采用“股份制合作幫扶”,將企業與貧困戶“捆綁”結成聯股、聯利的共同體,使“貧困戶”變“股民”。項目到盛果期后,每年將創造利潤2400萬元,所產生的凈利潤分成按年結算,其中59%用作江永建檔立卡的1034人殘疾人及4979人建檔立卡貧困對象脫貧。
目前,項目已投入1850萬元,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預計明年年底可以掛果。
鄉村旅游扶貧 打造“勾藍瑤寨模式”
近日,國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江永縣成功入選。
依托“江永三千文化”旅游資源,江永縣在“國貧村”蘭溪瑤族鄉勾藍瑤寨,試行了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主體、黨建引領”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
今年以來,瑤寨接待游客18萬人,旅游綜合收入220萬元,村集體增收55萬元。
公司經營,村民變“股民”。村里成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村支兩委作為法人,村民則以資源(土地、房屋)入股的方式成為股民。今年15名貧困戶將15棟古民居托管給公司經營,每戶年均獲收益5500元。今年預計120戶貧困戶從土地流轉中每畝人均可獲分紅1610元。
精準幫扶,青山變“金山”。公司引導成立農業種植、基礎設施建設、村落整理、民俗文化表演4個合作社,貧困戶自愿入社,抱團發展。今年219名貧困對象通過參加各類合作社人均增收900元。公司每年從集體股分紅中提取20%作為兜底扶貧金,專用于幫扶無勞動力的貧困對象。今年公司對13名特困農戶兜底保障,平均每人每年扶持4000元。
提升品位,扶資變“扶智”。勾藍瑤寨積極鼓勵幫助貧困戶自主創業。今年以來,培訓人員800余人次。目前,村民已發展農家樂8家,培養農民講解員8名。扶持14戶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每戶年均增收6000元。創建了“瑤寨快樂學堂”,利用Me to We的全國名師資源對瑤寨貧困戶孩子進行教育。創建了“勾藍瑤寨”網站,扶持村民開辦淘寶店6家,實現銷售收入150余萬元。其中,為36戶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1.6萬元。
目前,根據62個未脫貧的貧困村實際,江永縣在21個貧困村中大力復制推廣“勾藍瑤寨旅游模式”,已在9個村全面實施,12個村正在逐步推廣,一大批貧困戶吃上了“旅游飯”,脫掉了“貧困帽”。